我一直在想,莱奥帕尔迪的哀愁来自何处。仅仅是因为压抑的家庭气氛和孱弱多病的身体吗?
出生在教皇国统治下的偏僻小城的贵族之家,莱奥帕尔迪在家乡别墅里度过了人生大部分的光阴。其家庭氛围封闭保守,父母性情严厉暴躁,他的童年几乎都是在父亲藏书室埋头苦读中度过的,十几岁便精通多种语言,并开始从事翻译、写作和学术研究事业,却也因此落下一堆病根。故乡雷卡纳蒂于他而言如同一座监狱,他多次想要逃离家庭,21岁首次出逃却被父亲抓回,那一年他写下著名的短诗《无限》。
但他的忧愁并不仅仅源于自身的命运,而是更加广阔的对人类命运的反思。在《道德小品》里面他也反对这种看法:“我听到对我的否定……并且说,如果我认为生活是不幸的,那是因为我体弱多病,或者是因为我承受了某种特殊的苦难……我觉得愕然、震惊……”
《道德小品》首次出版时是20篇,后来又陆续增添了4篇。莱奥帕尔迪称之为一部“轻盈的哲学之作”。这部作品受到了古代诗人琉善的影响,主要以对话的形式书写。
在书中,莱奥帕尔迪解释说,人为了活下去,最好相信生活是美好的,因为人总是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,但那不是真实。就好像人看到物体的色彩,便以为那是它们本来的面目,其实那只是阳光的反射,只是一种错觉。生活和幸福是互不相容的两物。(《一位物理学家和一位玄学家的对话》)
在最后一篇《特里斯塔诺和一位朋友的对话》中,他说,承认生活的悲剧的真相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定:“我是在致力于摧毁人类的懦弱,拒绝任何安慰,拒绝任何幼稚的欺骗,我有勇气承载任何希望的丧失,勇敢地瞄准生活的荒原,不隐瞒人类不幸的任何部分,接受痛苦的但是真实的哲学的全部的后果。这种痛苦,即使没有其他的好处的话,也会给坚强的人们带来强烈的喜悦。”希望与幻灭是他诗歌里常见的主题,而在《杂感录》里他写道:失望本身包含着希望,因为他是从希望那里生出来的。悲观并不是莱奥帕尔迪诗歌的全部,它是快乐的姐妹,后者常常在痛苦的背后生长出来。在他的作品里,特别是《道德小品》,常常能看到各种矛盾两方的牵扯。
倒数第二篇《卖历本的小贩和过路人的对话》写于1832年。小贩是命运的无知者,他坚信新的一年定会比过去的一年更快乐,他喜欢的是这样的生活:“上帝给我什么就是什么,没有其他条件。”也就是“凭运气生活,对将来如何一无所知”。尽管他不知道他过去二十年有哪一年是幸福的,也不愿意回头重新经历“快乐和痛苦,一点儿也不多,一点儿也不少”的生活。相反地,“过路人”指出,既然没有人愿意把从前的生活连同所有的好事坏事再过一遍,说明美好的生活是不可能的。“命运对每一个人都不利……坏事要比好事更加经常更加沉重地落到头上。”
虽然知道幸福的不可能,路人还是选择和小贩一样期待未来,他说,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所不知道的,新的一年,好运便向你走来,我们也会迈向幸福生活,对吗?最后,他买下了最好的历本。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吗?好像也不是。还是说,这是生活唯一的出路呢?两人做了一样的选择,但出发点却是不一样的:小贩不知,路人知道命运的真相。
结尾,两人分开,小贩继续叫卖历本。文中的“历本、挂历”用的是“almanacchi”和“lunari”这两个词,它们不是普通的日历,而是指那种附带有天文、占星、预言等内容的历本。人类用历本衡量时间,以及寄予对未知的时间的期望,新的一册开启所谓新的一年,而实际上的时间又继续以原来的冷漠的方式前行。